FIGHT CLUB #18 歐錦棠

text:gary photo:kin design:ET

今時今日,所謂習武之人雖多,然實踐者少之又少,何況演藝圈中敢比試身手者,實為極罕,故歐錦棠可謂其中之異數。

從李小龍之武術世界感染起始,到熒光幕上動手動腳到執導演筒拍李小龍的故事,到舞台劇《細鳳》到推出李小龍FIGURE,從研習泰拳、跆拳道、趙家太祖拳、巴柔、空手道,到踏上擂台埋身肉搏,裡裡外外都是武術,押忍!

順帶一提,《功夫傳奇》將於十月三日起(逢星期日)晚上七時,於亞洲電視本港台網頁TV.RTHK.ORG.HK作網上重溫及視像直播。

M:知道你很受李小龍影響,可以講講你的習武之路嗎?

歐:大約在九歲時看過《唐山大兄》後,便對武術產生極濃厚的興趣了。小時候偷偷跟哥哥學習泰拳,然後再小六時正式去街坊福利會學跆拳道,同時又跟鋪頭裡的伙計(其師父是名師方野)學泰拳;初中時已經考到黑帶,更有機會到《新武俠雜誌》當攝影及記者,其總編輯正是趙家太祖拳宗師趙從武,我花了很多時間問才求得他教我趙家太祖拳呢;後來入電視圈,發覺自己不懂留力拍武打戲,於是又是學了點表演用的武術如長拳、南拳、刀劍等;然後一直自己修練,直到2000年時再上正道塾練習泰拳,然後學空手道,又有幸到日本跟中井祐樹學巴西柔術。

M:空手道正道塾是什麽? 為何開始研習此武術?

歐:空手道正道塾是一個空手道會,屬全接觸空手道。全接觸空手道是由極真空手道的大山培達創立的空手道分支,是一種著重實戰、規限極少的格鬥模式,我對這種格鬥形式很感興趣,亦被其修練者那堅忍精神,對武術及自家武術和對手朋輩的尊敬打動。我很想拍一齣關於空手道的電影,同時亦開始研習起來。

M:如此喜愛李小龍,為何不去學截拳道呢?

歐:也算學過的,我到日本聽過一課中村賴永(截拳道名家,師承伊魯山度)的講座。我也很想學截拳道,可惜未能與中村賴永夾到時間。也有很多人因喜愛李小龍而學詠春,不過我又不想學,其實截拳道是一個概念,是忠誠表達自己,並且吸收對自己有用的技術,這一點與我的做法相近,我學的所有武術都有其特定目的,並會從中獲得對自己有用的東西。

M:從《新武俠雜誌》到接觸不同流派武術,你對香港的武術發展有什麽看法?

歐:我親眼見證拳壇的起落,一方面,從八〇年代初起步開始,我們舉辦了很多比賽,吸收了很多經驗,到現在培訓出不少好手了,是很不錯的。但國術方面,我們經過十年的冤枉路,到改革開放後的演練式『武術』,嚴重破壞了國術文化,後來要尋回傳統,可惜很多師父及技術已經失傳,同時又要與世界各地拳術磨合對抗,是很困難的事,其實傳統武術中有很多都可以在無限制格鬥擂台如MMA、UFC上使用的。

M:你覺得現在的中國武術欠缺了什麽,可以如何改進?

歐:首先是系統問題,系統是講訓練中能與實戰同步挂鉤;其次是體能訓練系統,中國古代傳統武術很著重體能訓練,我在2008年到沖繩剛柔流總部上課,他們採用了中國古代的體能訓練方法,那是地獄式的呢! 說明傳統武術也很著重體能的。理論、實踐如套路散手,再加上實戰都要著重的,這才是一個好的系統。

M:你覺得武術是什麽?

歐:簡單而言,武術是求生的本能。人永遠不會離開搏鬥的,與大自然搏鬥,到從大自然獲得靈感,然後人與人、族與族、國與國之間的搏鬥,各地又因不同文化衍生不同的武術。武術是人的本能,又包含地域文化,武術不只是打鬥,更不只是強身健體,他包含文化、精神、內涵、藝術、技能的。武術能提升一個人的自信心,令人追求進步,對自己更肯定、整體地提升。

-- 以上內容來自2010年9月30日 MILK vol.480 fight club --