歐錦棠 x Eric So 惡搞李小龍
Text>麥探員 Photo>Lam Asst>Roy Art>eva01
99年歐錦棠自資拍攝關於李小龍電影《1959某日某》,10年後竟然得到日本片廠的青睞,重新修復推出日本版,只限日本發售,未提為何不是香港片商為他發行之前,要講的是電影的director's cut並不是單純加入製作特輯、NG鏡頭等例牌菜,反而是歐錦棠拉攏李小龍迷兼好友Eric So,花幾個月時間製作李小龍面具,經過多番修改,就是為拍攝片末加插的結局,二人的誠意不容置疑。
大家可能以為兩個李小龍迷10多年來以創作自娛,其實他們最想講的是李小龍努力奮鬥去改變命運,宣揚他的不屈不撓精神才是二人的心願。
宣揚李小龍精神
09年回看10年前拍攝的《1959某日某》,從劇照看得出在有限的成本和人手等制肘下製作的艱苦,當年歐錦棠自資拍攝,親手畫分鏡,四出搜集資料、搵景,影片內容選擇59年李小龍離開香港到美國發展前的最後一天,歐錦棠想借電影帶出每個人都會踫到改變命運的一天,當時的李小龍是個撩事鬥非的小子,離港前跟葉問研究武術更是電影的高潮。
07年歐錦棠想過推出dvd新版,但本地發行商要求苛刻,即使跟Eric So構思製作鐵罐包裝,帶出60年代香港風情,也只好告吹。08年尾,日本發行商透過中間人聯絡歐錦棠,希望推出日本版,對方的誠意讓阿棠很感動,即使電影只有55分鐘,發行商亦相當認真加入日文字幕,邀請Medicom御用插畫師菅原芳人畫封面,更邀請阿棠到日本參加簽名會。
99年版初版受到好多商業制肘,要加入好多武術場面,上映時更改動顔色,原本片末是由馬富強製作的真人加電腦的李小龍動畫,現在看來有點過時,於是便跟Eric So商量如何補拍結尾,他發現李小龍在洛杉磯時經常跟跆拳大師李俊九來往書信,每封信背後都有故事,那個時候正是李小龍最失意之時,但他依然不放棄、不斷努力,還去鼓勵別人,這種精神很適合用來鼓勵在金融海嘯下的人。
在洛杉磯時期的李小龍雖然不如意,但卻研究出截拳道,回港後拍多套經典電影,並登上高峰。阿棠和Eric So認為電影應與時並進,補拍片段的質素跟得上時代,其背後意義亦很有警世意味。
李小龍複製人拍片
Eric So自97年開始已經跟阿棠非常投契,彼此對李小龍的理念都有相同見解,他們覺得李小龍是普通人,經過不懈的努力,才造出神跡般的成就,他們最想提倡的是李小龍改變自己命運的不死精神。
處理補拍片段時,Eric想到以香港人拍片的精神,在有限的資金下拍出想要的效果,於是找做道具的朋友複製一個李小龍面具,面具根據他做了10多年的李小龍人像倒模而成,試過不同物料,最終才做到堅硬的面具,並且加上真人化妝、眼睫毛等,務求做到最仔細為止。然後找演員戴上面具,扮演李小龍在書桌上寫信,電影片段的背景是信件內的文字不斷出現,最後複製李小龍起身離開書桌,離開洛杉磯踏上成功之路。雖然是短短的幾分鐘,但已經交待到李小龍回港前的心情,不失為一個完整的結尾。
阿棠和Eric未來還想拍多一套李小龍電影,故事大綱已經準備好,構思好以一種嶄新的方法拍攝。阿棠拍電視劇外,還提供意見協助政府搞李小龍紀念館;Eric則希望李小龍的著作能夠翻譯成中文書,將他的事跡和精神帶給所有中國人。